火箭院建设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工程

发布时间 : 2017-03-24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天之骄子,即上天的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你知道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成立之初的基本建设——8102工程,曾被称为“天之骄子”工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大力支持。
  60年前,火箭院成立时,几乎是地无一亩、房无一间。
  1958年,彭德怀元帅批准了8102工程设计任务书。这一工程是指在北京市南郊建设中国第一个具有研究、设计、试制、生产能力的弹道式导弹基地。在苏联的帮助下,总图布置、建筑项目、设计及设备分工等各项工作稳步展开。


△1959年,用8个月时间抢建的8000余平方米火箭院办公楼

  1960年,8102工程上马大干之时,正遇国家三年困难之际。“屋漏偏逢连夜雨”,苏联在这一年撤走了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同时停止发送建设急需的设备、关键部件和重要物资。
  当时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今火箭院)基建部计划处工作的丁美大介绍,危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8102工程,将其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要求各部门开“绿灯”、各省市大力支援。
  中央专门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修建委员会,大将罗瑞卿任主任委员,决策重大问题。中央军委调来两个汽车连参加运输,调来两个团的3644名军工和铁道兵49团的1个营配合施工。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军队干部和大中专生,也相继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之中。
  北京市相关领导先后到现场指导工作,为8102工程专门派遣从设计、勘察到土建、安装、市政、电讯等10多个设计和施工单位。
  在8102工程的初步设计中,科研生产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后来,火箭院于1962年又根据研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报了补充设计任务书,不仅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工业建筑面积,同时增加了近10万平方米民用建筑面积。


△火箭院科研区一角

  丁美大说:“偌大的工程现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木材、水泥及地方材料等。”同时,8102工程还用了1.3万件设备、仪器、仪表,100多公里电缆。“那时候,火箭院每年都会有100多人在全国各地为采购而奔波”。她回忆。
  为确保设备的落实,中央也列了专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签发通知,要求各省市委第一书记抓紧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安排专用和非标准设备的加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专门批示解决了火箭院基建中的2000吨水压机难题。火箭院时任副院长周吉一等人在宁夏、上海、杭州安排设备加工时,也受到许世友、柯庆施等军政领导的支持……
  历时5年时间,在中央的运筹帷幄和各地的倾力相助下,在火箭院上下同心的奋战中,1965年,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天之骄子”工程终于顺利竣工。一座座崭新的厂房、住宅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工艺要求复杂的高、大、精、尖实验室相继落成,至此,火箭院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弹道式导弹研制基地。


△火箭院生活区的板式装配楼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