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院大门为何叫“营门”

发布时间 : 2017-08-31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有好几个大门,有的叫三营门、有的叫四营门、还有的叫六营门……可是,很多员工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大门会叫做营门。
  其实,这些营门的称谓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840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认识到了自身武备的不足。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政府成立神机营,按西法操练洋枪洋炮,以拱卫京师,并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将营地迁到南苑,驻扎旧衙门行宫(今旧宫)周边。

△神机营营盘画样

  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1116载:神机营“营盘二十二座,瓦房五十九间,灰房七百十三间,土房三千六百四十六间,营门四十六座……”,分为左、中、右(亦称西、中、东)三部分。
  然而,重金打造的神机营在八国联军面前不堪一击。随后的甲午战争也以失败告终。一片惨淡之际,清政府又希望通过编练新军增强国防,于1895年,委任袁世凯等督练新建陆军。到1904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时,他的手下已有6个镇(相当6个师),他的嫡系部队北洋第六镇驻扎在南苑。在今天的西营房至东营房之间(火箭院、南苑机场现址),共有七座大营。这七座大营的营门作为地标,渐渐成为地名,各个营门的称呼也肇始于此。
  其中,“一营门(大营门)”即今南苑机场正门;“二营门”是火箭院在一营门东侧的家属院的正门;“三营门”为今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正门;“四营门”在今火箭院专用铁路站台处;“五营门”位于火箭院东偏北院墙处,已经被封住了;“六营门”与今天无异;“七营门”则在南苑机场内的宇翔宾馆处。而如今的“新开门”,则是后来为了方便万源路地区的员工上下班而新建的,因此,被称作“新开门”。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二十九军的将士们驻扎于此。他们在此与日寇浴血奋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由于饱经战火,解放前,这里的营房已成残垣断壁,直到1958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院前身)进驻此地,这片古老的营地才重焕生机,中国航天发祥地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如今,硝烟散尽,第七营作为历史文物仍然保存在南苑机场内,其它六座破败的营盘也早已被南苑航天城取代,但“三营门”“四营门”“六营门”等名称却保留下来。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