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院吕博瀚荣登“丰台好人”2023年3月月榜

发布时间 : 2023-04-10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3月28日,由丰台区文明办主办,丰台区文明促进中心、融媒体中心承办的“丰台好人”评选活动3月份月度榜单发布,火箭院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吕博瀚光荣上榜。
    吕博瀚,男,1988年12月出生,2018年博士毕业于火箭院,师从曾广商院士,同年入职火箭院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师从学术泰斗 他将所学为国家所用

 
    让空间机械臂长出一双像人一样的手,能够在轨完成一系列精细动作,对我国空间在轨服务和国防安全有着极其重要深远的意义。
    2014年,为了填补我国空间机械臂末端操作仿人灵巧手的技术空白,已有十年没带学生的曾广商院士决定再次出山。彼时,25岁的吕博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专业对口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另一边是神秘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第一次见到曾院士,吕博瀚深深地为他广阔视野和渊博学识所折服,更为他年过七旬、白发苍苍仍深耕科研一线,兢兢业业的精神所感动,渴望跟随他,像他一样扎根中国航天这片沃土。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人生的选择。

 
突破关键技术 他独自啃下“硬骨头”

 
    在人体206块骨骼中,有54块在手上,驱动这些骨骼的手部肌肉结构和神经系统分布也极其复杂。想要让一双钢铁之手在保持高度灵活的同时兼具适宜力量,几乎涉及到理工科所有专业领域,需要解决十余项关键技术,独立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近乎于零。当时,有人劝吕博瀚主动跟曾院士提出困难,甚至换一个课题,但不低头、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跟这块“硬骨头”较上了劲。他将办公室搬进了车间,白天画图、跟产,晚上就在宿舍自学软件开发、琢磨人体手部解剖图谱。为了彻底把跨专业的理论知识搞懂、吃透,他用最便宜的面包板搭信号电路,用廉价的玩具电机代替专业伺服电机,钻研控制算法,直至熟练并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所有技术分支。终于,多项难题被逐一攻克,拥有15自由度灵巧手样机就此诞生。

 
锚定国际领先 他把科幻照进现实

 
    样机研制成功只是起点,“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念根植在吕博瀚心中。为此,他不断吸纳新技术,使这双手不断进化,越变越强。科幻电影给了吕博瀚新的灵感,他决心赋予灵巧手像人体皮肤一样的触觉感知和更为强健的“筋腱”,将它升级成能够双臂、双手协同动作的机器人,从而能够完成更多复杂的精细动作。让科幻照进现实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被问及过程的艰辛,吕博瀚笑称,这个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机器人就像是他的“孩子”——“只一心想着让它再好一点,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坚持和用心都值得。”在旁人眼中枯燥甚至痛苦的无数次推敲、设计、推翻、再设计的过程,对吕博瀚而言,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历尽千辛也甘之如饴。历经一轮又一轮的打磨升级,新一代面向空间任务的仿人机器人横空出世,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吕博瀚带着他的机器人惊艳亮相,它不仅触觉感知敏锐,动作精准有力,还具备双臂双手精细操作能力,得到众多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

 
掰开“卡脖子”的手 他让科技服务民生


    关键技术突破的喜悦并没有暂停吕博瀚思考的脚步——当灵巧手的精度远超人手,那它除了应用在浩渺星空,是不是也可以服务民生、造福大众?2022年,他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制队伍,瞄准被称作“上帝之手”的高端医疗装备——单孔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微型灵巧末端操作器展开论证攻关,目标是让医生可以远程控制机器人,在人体胸腔狭小空间完成具有高风险、高难度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这项技术已被西方垄断近30年,为了挽救生命,我国曾斥巨资引进,但最新一代产品的采购仍然受限,关键核心更不为我所有。面对空间机器人领域到高端医疗装备的“跨界”鸿沟,吕博瀚带领团队全力以赴顶住压力,历经“白+黑”的连轴鏖战找到项目的“最优解”。他们的方案技术过硬,成功竞标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发展做核心技术储备。
    吕博瀚是航天青年的缩影,也是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扛起使命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缩影。他以杰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展现航天精神,以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诠释敬业奉献,必将激励更多青年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让青春意志在创新创造中迸发、让青春梦想在大国崛起中铸就。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