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02时3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以下称“长二丙火箭”)再次飞天,将“海洋一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海洋一号D”卫星是我国发射的海洋水色系列卫星,它将与之前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网运行,开展大幅度、高精度、高时效观测,具备全球1天2次的水色水温探测覆盖能力,使海洋观测更加全天候,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更多服务。
▲试验队员进行合罩操作
流程精细化 确保成功
长二丙火箭是我国首型“金牌火箭”,也是发射场上的“老将”,高可靠性是它的标签。结合近期质量要求,型号队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发射场流程精细化,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流程化的操作质量管控,确保成功。
针对发射场关键操作环节(星箭联合操作),设计、生产通过分级、分层,将总装操作流程按照步骤进行细化和梳理,把每个岗位的有关制度、要求、标准、规范关联起来,明确操作标准、要求、方法和工具,确保操作准确、到位。通过设计、工艺协同,细化发射场操作流程文件,形成设计、工艺一体化的一本通岗位作业指导文件。
对发射日-4小时流程进行精细化梳理与分析,强化对射前流程的有效控制,提高火箭发射可靠性。围绕射前阶段,从系统、岗位、工作项目、工序、关键设备、依据文件、工作地点等方面进行梳理,并结合发射预案,形成发射场岗位作业指导文件。
▲1988年,长征二号(及其改型长二丙)火箭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章
整流罩结构 进一步加强
在本次任务的技术改进方面,长二丙火箭主任设计师高家一介绍,主要是针对整流罩在下落过程中变形大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整流罩是一个直径大、内部空心的薄壁结构,在下落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造成整流罩的损坏。为此,在本次任务中,型号队伍通过在整流罩内部结构增加一根X形梁和一根横梁,提高整流罩的抗变形能力,使其在下落过程中不容易变形和受到损坏。此外,整流罩上还首次安装了光纤应变传感器,用来测量整流罩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应变、应力等参数,为分析整流罩下落过程的受力情况以及制定后续改进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次任务是长二丙火箭第53次执行宇航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34次发射。
▲长二丙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准备发射
今年长二丙火箭还有2次发射任务,其中1次任务将采用4.2米整流罩代替现有的3.35米整流罩,为卫星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再次提升长二丙火箭的任务适应能力。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