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承航天精神、践行强国担当,火箭院多个人物(团队)获评集团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他们的事迹里浓缩着成功背后的故事、他们的奋斗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他们让航天精神永续弘扬,让航天事业后继有人。
本期“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栏目,为您介绍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运载火箭大型地面试验验证团队勇于创新突破,敢于啃硬骨头,沉下心来抓落实,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确保试验任务高质量完成。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九天揽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至今的美好夙愿。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运载火箭大型地面试验验证团队为确保型号产品如期转段,坚持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全面梳理试验任务,进一步明确试验重点和技术难点,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计划管理、技术管理、指挥调度和质量控制紧密融合,推动大型地面试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有问题是好事,我们就要挑战不可能”
大型地面试验中多机并联动静联合试验要求静载荷与动载荷同步联合加载,此项技术在国内动强度和动力学领域尚属首创。
“必须要干,而且要干成干好。”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关键环节细致论证,达成了关于动静联合试验方法的原理性共识,并经历数轮技术迭代,形成包含多机并联大承载动态激励系统、多点柔性边界加压系统、振动控制及测量系统、静力加载过程中防倾覆保护装置在内的整体方案。
针对传力边界设计、试验系统特性等问题,团队进行了大量仿真计算,紧前攻克静力加载偏载、多点激励均匀性、加压和承载装置故障等可能出现的危险工况,进而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他们与4地供应商共建质量战略联盟,做好技术交底,明确进度安排,派遣技术、工艺和质量检验人员下厂蹲点监制,实现以20吨小型化振动台为代表的核心设备如期交付,各项关键性能均达到试验指标要求。
“有问题是好事,我们就要挑战不可能。”团队设计实施的多机并联动静联合试验,有效解决了复杂结构的静力和动态力耦合作用及在联合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传递问题,实现了试验方法和试验能力的重大创新。
“揭了榜,领了题,就是立下了军令状”
推动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支撑型号立项最为紧要的问题,团队承担着关键核心技术的验证工作,难度极大且多项为首次开展。
“揭了榜,领了题,就是立下了军令状。”聚焦考核目的,团队采取“随时受理、随时立项”举措,明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申报机制,扎实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先后突破一二级级间段静力试验前捆绑点载荷施加、低温贮箱应力及状态监测等6项关键技术,首次采用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对多机并联动静联合试验技术等进行评估。同时,创新运用实物试验与虚拟试验相结合的数字化试验验证思路,对大型地面试验开展数字化仿真预示,保证了试验方法和实施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只有沉下心来抓落实,才能让蓝图变通途。”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同时,团队瞄准支撑型号转段的关键节点,通过“一图四表”式的试验研制流程精细化管理,做到了各项工作责任的压准压实,有力支撑了运载火箭地面试验任务。
“把严慎细实贯穿始终,成功就会水到渠成”
“严慎细实”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无数次克敌制胜的法宝。团队坚持把人作为决定试验质量的核心要素,细致开展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通过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提高质量工作意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提升一线人员灵活运用质量管理方法的能力,实现“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益-高价值”的多维联动。
“把‘严慎细实’贯穿始终,成功就会水到渠成。”对于首次启用的试验场地和设备,提前组织开展工作进度、物资保障、自主可控、安全质量等风险识别分析,做好试验前检查和事故预想;对于试验状态转换,设置“强制检验点”,由试验负责人、用户和质量员三方确认,重大项目聘请同行专家参与确认;针对试验边界、试验工装、接口连接以及采集设备、数据处理等环节,以量化控制手段提升试验符合性,将责任明确分解到人、产品落实到具体状态、工作落实到图文物……一项项举措,把各项法规、标准、质量要求细化落实到位,为试验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干造就辉煌成绩,实干开创美好未来。5年来,面对一项项技术难题,团队勇于攀登、大力协同、追求卓越,以“三个导向”抓实大型地面试验管控,确保试验任务高质量完成,用实干不断书写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新篇。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