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61年来,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走出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近30位。但你知道吗?除了“两院”院士,火箭院还有12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这12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为:谢光选、王德臣、李洪、鲁宇、郝照平、郝希凡、王珏、范瑞祥、王小军、王晓东、李仲平、宋征宇。其中,鲁宇在2013年—2015年期间,担任“国际宇航科学院”第三委员会主席。除此之外,在火箭院工作期间被评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还有:屠守锷、梁思礼、陆元九、王永志、吴燕生、刘继忠等。
△“国际宇航科学院”logo
“国际宇航科学院”是由世界各国航天领域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航天学术组织。1960年,空气动力学大师、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在“第11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提议成立“国际宇航科学院”,他也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首任院长。
“国际宇航科学院”的宗旨是:鼓励以和平为目的的宇航开发;表彰在相关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提供项目使院士通过项目为国际宇航事业做出贡献;在先进的宇航科学领域开展合作。
“国际宇航科学院”实行院士制,由成员国(或组织)推荐在本国航天领域内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经“国际宇航科学院”年会选举通过后,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院士们在每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交流最新的学术成果,汇报“国际宇航科学院”安排的课题进展,并规划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每年秋季的“国际宇航大会”以及春季的“院士日”等活动到来时,火箭院都会派团参会,并承担一定的研究课题。在近几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火箭院相继承担了如“商业载人航天”、“载人火星探测”、“长期在轨推进剂加注站”等研究课题。
火箭院专家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参与“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活动,有利于在国际航天领域增强中国航天的声音,提升火箭院在国际宇航领域的话语权,展示、推广院的先进科研成果、扩大影响力。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