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民主,就是集思广益解决科研问题,并在探讨的过程中勇于坚持正确意见、包容不同意见。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技术民主既是优良传统,又是成功法宝。我国第一型导弹“东风一号”的总设计师梁守槃,就在发挥技术民主上做出了表率。
△梁守槃(后排右三)、任新民(后排右二)等人在接收苏援的签字仪式上
1960年初,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接近尾声。按计划,当年3月应发射一枚“东风一号”的原型弹——苏制“Р-2”导弹,以检验发射场等配套系统。但苏联专家却一拖再拖。他们说:“中国生产的液氧燃料含有杂质,容易爆炸,必须用苏联生产的液氧。”可液氧不易保存,高于零下183摄氏度就会汽化,等千里迢迢运到中国也就所剩无几了,而且苏联当时已基本停止向中国供应工业品,“洋液氧”是指不上了。
△“东风一号”导弹液氢加注车
梁守槃等科学家向苏联专家据理力争:“中国的液氧是严格按照苏联的标准生产出来的,怎么会不合格?”但苏联专家依然固执己见。
于是,梁守槃取来国产液氧的资料,通宵达旦地计算。一周以后的一个早晨,梁守槃激动地对同事说:“我保证,中国的液氧没问题!是苏联专家算错了,他们把杂质的气态容积当作了液态容积。再说,十几吨液氧中的杂质不可能同时氧化。即使同时氧化,产生的热量也不会引起压力突然加大,也就不会爆炸。所以,中国的液氧完全可用,不会有问题。”
随后,梁守槃带着自己的分析找到苏联专家。面对严谨的计算过程,苏联专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液氧符合设计要求,而此时距离他们回国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8月12日,在我院工作的最后一批苏联专家撤离。27天后,我国成功地试射了一枚“Р-2”导弹,用的正是国产液氧燃料。两个月后,同样使用国产液氧的“东风一号”首飞成功。
△1960年9月10日,使用国产燃料的“Р-2”导弹试射成功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